8月27日,第6师团完成了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并且将主力集结在河岸附近。而第40师团则是在5天前就分批陆续进入托坝附近,准备发动攻势。第3师团集结稍晚,大约在27日前后集结在第六师团和第40两师团之间,准备从28日晨发动攻势。
但是与此同时,日军也发现中国第九战区的部队纷纷北上,同时又截获了薛岳给37军、78军的命令,得知了第九战区的一部分作战计划。但是可惜的是日军高层对此却并不在意,尤其是作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阿南惟几大将完全忽视了这份情报的重要性。
27日傍晚,日军先头部队,第6、第40师团共计6个步兵联队抵达新墙河北岸。当日夜间湘北地区大雨,一方面掩护了日军行动,另一方面也妨碍了日军渡河和推进,于是真正的进攻是从28日上午开始的。
最先发动进攻的是日军第40师团,该师团从新墙河中游潼溪街以东附近徒涉,从西向东依次排开3个联队,向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34师驻守的阵地展开进攻。
与此同时,日军第6师团在粤汉路铁桥向东至新墙镇徒涉。从西向东依次是45联队,第13联队,第23联队。两翼的两个联队在28日中午就在炮火掩护下徒涉投入战斗,第13联队则在28日下午投入战斗。在该部对面的,是第20军第133师。
尽管日军在飞机大炮以及军舰的协助下,当天即突破了20军部队的一部分阵地,但是日军也遭到了第20军的顽强阻击,伤亡颇为惨重。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交战双方的实力了,由于近两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在谋求北上或者是南下,同时也受日本国内日渐消耗的资源的限制,所以担负着解决中国事变的中国派遣军,一直处于强迫缩减兵力、限制作战地域、限制兵站。仅仅1939年~1941年两年间,第11军得到的弹药,只有1938年武汉作战的一半,这无疑大大限制了日军的进攻能力。
目前华中兵力共计38万2千人,其中11军兵力约占一半左右。而日军第11军当面的第9战区以及第5战区,却是此时中国9大战区战区实力仅次于陈锋的第八战区的强力战区。目前第9战区共拥有36个师,合计约38万人,数量上刚好是第11军的1倍。
单单这个数量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的质量,从质量上来说,第9战区的大部分部队都是经历了从武汉会战起的一系列战役,某些部队甚至是从淞沪抗战起打满全场的部队。
在这场全民族的战争中,最为抗战的主力,国民政府的很多部队还是很英勇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经历了4年多的战争,一些部队垮了,例如开战之初表现很好的“德式师”,因为开战之初这些部队就受到了日军的重点照顾,例如第36、87、88师,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就已经灰飞烟灭。
但是也有一些部队愈战愈强,如国民革命军抗战战绩最高的74军,再例如汤恩伯的第20军军团,就连之前不太受日军重视的川军杨森部也发展成为了一支抗战铁军。此时的9战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整个中国国防力量的精华。所以对于这次战役,不管是重庆的蒋委员长还是长沙的薛大司令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负责新墙河一线防御阵地的是杨森的第27集团军的第20军,这个军之前介绍过,是第一支出川抗日的川军,虽然之前是一支叫花子部队,武器装备也就只能和八路军比一比,但是经过几年的摔打,这支部队以敢打敢拼进入了老蒋的眼中,不管是为了收买人心还是为了其他的,反正老蒋对于这支部队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武器装备方面很是慷慨,现在整个第27集团军可谓是兵强马壮。
激战一昼夜,第20军奉命向东南方向的三江口、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后撤。同日,第58军新11师抵达杨林街,协同第20军由东向西侧击南犯之敌。日军方面,第6师团第23联队、第45联队在克服了**抵抗之后向大荆街方面追击。第40师团则将部队分为两个纵队前进。
总的来说日军的进攻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指挥得当,仅仅一天一夜的战斗就将国民政府第九战区的几支主力部队击退,比之前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预计的还要顺利。
这太过于顺利了也不见得是件好事,人嘛,往往容易在最得意的时候栽跟头。在发动这次战役的时候阿南惟几就说过这次作战的目的是在于消灭**野战军,但是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一热,竟然下定了决心趁机夺取长沙。
因为阿南惟几判断支那军队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坚强,防线也不是很坚固,如果大日本皇军坚持的话,应该“极易进入长沙、株洲”,而攻占两地对“牵制广东有很大作用。”考虑到这些,阿南惟几决定修改之前的作战计划,攻占长沙和株洲!(未完待续。。)